有条河不大,仅有两百多公里长,却叫江。那就是祁门人的母亲河——阊江。祁门盛产红茶,祁门红茶(简称祁红)通过阊江运到江西鄱阳湖,之后到九江,再转运至武汉,踏上万里茶道,远销海内外。
阊江流到江西境内,换了个新名字,称作昌江。
本文重点讲述旧时阊江水运繁盛时期主要的六大码头,念旧而知新,是为记也。
一、城区码头(三里街、湖桥头)
祁门老县城坐落在阊江以西,通过两座明代石拱桥(平政桥、仁济桥)与城外三里街相连。三里街是祁门重要的商业街,旧时祁门所需米粮、瓷器、布匹等,依靠水路从江西贩运而来。祁门的茶叶、瓷土、木材等亦通过水路运到江西再转运各地销售。祁门本地米不够半年之用,大多从江西采购水运到祁门;同时祁门优质的瓷土,也源源不断销往景德镇,所以三里街码头很是风光。不到三里长的窄街,店铺林立,商客摩肩接踵。三里街是街名,其主要下货的码头位于土名叫“马家旮”的河边,是金东河与大洪水交汇处,河面宽阔,水流缓慢,乃天然好码头。
三里街旧有私人簰行四家,竹筏多条。年成立内河航运管理站,调入木帆船96艘(吨位)。航运站原址就在三里街上,门对马家旮码头。
三里街码头斜对面是湖桥头码头,湖桥头又作胡桥头、吴桥头。湖桥头码头地处阊江主航道,距离县城较近,在此处上下货物更便捷,因而湖桥头码头一度红火。
湖桥头曾设厘金卡收税,年7月湖桥头厘金分卡裁撤。
祁门县城码头示意图
站在仁济桥上往南看
左为马家旮右为湖桥头
马家旮码头一带
摄于年
湖桥头码头一带
摄于9年
仁济桥埠头(东端)
旧时亦为卸货进城便利之处
摄于年
祁门至今保留完好的一段老码头
马家旮码头旧时风貌
摄于年
百年老簰行
马元泰行
马元泰行
这墨迹能保留下来真不容易
建议相关部门保护好这难得的老古董
三里街39号附近
二、塔坊码头
塔坊距离祁门县城十公里,塔坊码头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从县城到塔坊街的水路,滩急水浅,大船难以行驶。故而塔坊成为重要的货物中转站。从江西上来的货物,分散用竹筏运抵县城码头,同时县城下去的货物,也用竹筏运到塔坊,更换大船运至江西。
历史上塔坊街一带有许多茶号,茶叶贸易十分繁忙。仅南乡茶商谢步梯在塔坊就有四家茶号,分别是公和隆、同大昌、日新、公昌。
塔坊有不少船民,船民吃政府供应的返销粮,户口不属于非农业人口与农业农口,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群(工种)。
塔坊老码头现状
摄于年
塔坊街号
塔坊街供销社
摄于年
供销社的货架
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
从塔坊街下到码头(河里)
仅存的一段石板路
公昌号茶号铜印鉴
三、程村碣码头
程村碣码头位于平里镇,距离祁门县城二十公里。
程村碣码头对面是梅兰渡,梅兰渡正对祁门茶叶改良场大门。年祁红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同年中国第一家茶叶改良场诞生在平里镇,一大批著名茶人到此工作过,如吴觉农、胡浩川、庄晚芳、冯绍裘等等。平里镇贵溪村则是祁红鼻祖胡元龙的故乡,当年胡元龙试制红茶成功,红茶在祁门得到大力发展,大量优质祁红就是在程村碣码头上装船,销往世界各地,为祁红赢得无数荣誉。
程村碣码头一带全景
摄于年
程村碣码头边民房
摄于年
程村碣码头边再现当年运茶场景
摄于年
左为梅兰渡右为程村碣码头
梅兰渡
新修复的梅兰渡
渡口对面是程村碣码头
梅兰渡之上
正对祁门茶叶改良场大门
四、溶口码头
溶口码头距离县城约三十公里,该码头位于阊江与奇岭河交汇处。是目前六大码头中保留最好的一处。
溶口码头上有一方石碑,上镌“广济码头”四字,为清同治年11年(公元年)所刻。
双桥之下是奇岭河
在溶口码头与阊江交汇
溶口码头
摄于
溶口老码头
再现旧时婚嫁场景
摄于年
溶口广济码头石碑
宁静的老码头
五、芦溪码头
芦溪码头距离县城约四十公里,航道水深,可行大船。为江西到祁门重要的码头,码头名称为祥大。
祁门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年),划黟县六乡及浮梁东北组成祁门,芦溪当时属浮梁县管辖,有人考证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浮梁买茶去”,即指芦溪一带。
祁门芦溪产安茶,这是一种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的特色茶,目前茶界尚无明确分类。安茶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当然走的也是便捷的水运之路。
芦溪古渡指示牌
芦溪街上的老饭店
摄于年
渡口打鱼人
村民过渡
渡口(老码头)目前状况
摄于年
老码头
芦溪街
残存的一段老商业街
芦溪渡口另一端
小村子周家,目前仅几户人家
河边一米多宽的百年青石台阶
还保留着几十米
曾有木材收购站设在该村
想想几十年水运繁忙
多么火红
六、倒湖码头
倒湖码头,距离县城约五十公里。位于阊江与大北水交汇处,故名大北港。此为祁门海拔最低处,水流平缓,河面宽阔,是难得的好码头。江西的大船可直达倒湖。
倒湖河面宽广,洪水期河水水位高,故而村中房屋多为高脚屋,以避洪水。可惜现在住房条件改善,已难觅旧时老屋踪迹。
历史上倒湖亦是征收税收的重要关卡,祁门进出江西的所有货物,皆从倒湖而入。史载年倒湖船民、猎户数百人捣毁厘金卡。闪里和县城百姓纷纷响应,捣毁厘金分卡,迫使政府减税撤卡。
倒湖村
倒湖村通往江西的漫水桥
倒湖码头
这里是阊江与大北水汇合之处
之后江水流往江西
改称昌江
摄于年
村民干农活
常常撑着竹筏来往
倒湖宽阔的水面上
户外游活动
摄于年
相关链接
史上祁门
九大城门今何在?
穿越五百年,看看祁门明代古城什么样
史上祁门
一千年,祁门政府三易其址,两次搬家
史上祁门
祁门明代城墙砖档案
史上祁门
祁门县城古水井现存状况调查
史上祁门
祁门正街一口井一老屋,八男八女都姓黄
史上祁门
祁门古城实物重大发现
史上祁门
祁门坑下发现一座清代节孝坊
祁门有个大哥叫建水
探寻祁门无人村——苍塔
震撼!祁门高山上发现古人捕虎神器
祁门有史可考的唐代古道,竟藏在历口大山里
祁门
同为牌坊村,命运大不同
祁门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