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四季沐歌美丽乡村踏歌行r

“四季沐歌*美丽乡村踏歌行”第八站吴桥曹洼乡前李村

策划//李冬执行//张徽贞周红红

前李:金土地上梦想开花

文//齐斐斐摄影//王少华

  这是一个只有多人的小村,也是一个自古以来地地道道的农业村。但就在近几年,他们在村党支部书记徐志恒的带领下,开展土地流转,大搞循环经济,一步步走上了富裕路,过上了跟城里人没啥两样的好日子。这个村,就是吴桥县曹洼乡前李村。

好当家:

看土地流转,书记带领村民大搞循环经济

  清爽的早晨,微雨绵绵,广阔的华北平原上,薄雾笼罩了遥远的风景。北方的初秋,难得有这样温婉的小雨相伴,打落在身上,润物无声浸润心田。当我们踏上这片淳朴祥和的土地,郁郁葱葱间,嗅得瓜果飘香,来不及寒暄,大家已脚踩光洁的水泥路,走入了这纯朴自然的画卷。   这个村的当家人,可是个传奇人物。49岁的徐志恒,黝黑的皮肤,稀疏的发丝,笑起来,两排白白的牙齿尤其醒目。憨得讷于言辞的他,平时不苟言笑,但只要一提农业的事,立刻就滔滔不绝起来。正是这位庄稼汉,带领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前李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口人,多亩地。村小民弱,村民世代以农业为生。尽管距离吴桥县城仅有几里之遥,但因循守旧的传统让他们只能土里刨食,发展缓慢。徐志恒初中毕业后,就下学打工了。身强体壮的小伙子,干过建筑,开过大车。结婚成家后,因父母年迈,只好在家守着这几亩地过日子。自那时候,他就经常坐在地头,看着青葱的麦苗想,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蛮干,耗费人力不说,最后的收成也寥寥无几,要是把土地都集中到一起,种经济作物岂不更好?土地流转的想法在他心中扎了根。年,村“两委”班子选举,徐志恒因种地出彩被大家选为党支部书记。一次机会,去华西村参观现代农业,那里先进的灌溉设备、新颖的种植理念,巨大的市场潜力让这位一心扑在农业上的庄稼汉一下子就找到了知音。

  说干就干,徐志恒带领大家开始了土地流转之路。他和村“两委”班子一同发动村民,挨家挨户做工作。研究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依托,聘请农业专家前来指导种植技术,提出适合当地水土的经济作物。先推出试验田,通过三年种植,适合本土的高产作物才会大面积推广。就这样5年的风风雨雨,人们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流转的亩土地上,创造出了农业奇迹。生态循环农业、家庭农场成了这个村庄的代名词,很多劳力不再是各管各家,而是整合到一起,用现代设施开展农业耕作。这样既节省了劳动力,也节省了种地的成本,每年还可以从中得到每亩多元的租金。这样老人可以颐养天年,年轻人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徐志恒站在一片碧油油的花生地前跟我们说,目前他们引进了国内先进的水乳喷灌设备,既可以节水,又不用人工施肥。家庭农场饲养的牛,不仅可以卖钱,牛粪还可以当肥料,田间秸秆可以饲养乳牛,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生态循环经济。自去年,他们还在村边的亩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第一年就是个大丰收。“我们的作物成熟后都不愁卖,很多商家上门收购,因为咱们这是纯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徐志恒憨憨地笑了起来。

好村风:

听村民笑谈,叹前李今昔真美

  街道整洁干净,文化墙五彩斑斓,路边杨柳依依。广场的几位老人有的在锻炼身体,有的闲坐一旁,看着孩子们嬉戏玩耍。如此悠然自得,记者和一干人也是醉了。徐志恒说,自年以来,这个村先后投资万元实施了民居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15件大事实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全县精品村,成为全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的一面旗帜,也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村中幸福大道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白发老人慈祥安闲地坐在轮椅上,目之所及葱茏清爽一片。老伴儿陪伴身旁,坐在地上,择着清早刚在菜园割下的新韭。老人笑靥如花,岁月的深痕里盛满了幸福快乐。探出墙头的丝瓜花蓊蓊郁郁,蝴蝶蜜蜂闪着轻盈的翅膀,闪烁花丛。娇蕊随风沁香,惹人陶醉。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吧,悠然安静,怡然自得。

  正在人们都为之陶醉时,65岁的村民李军告诉记者,他家10亩地已经流转出去6年了,儿女们都在外地工

作,就他们老两口在家。每天老婆做饭,老爷子弄孙为乐,悠闲自在,让人心生羡慕。还有67岁的马凤训,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小女子几十年撑起一个家,如亲女儿一样伺候老公公,事迹家喻户晓,在当地传为美谈。好

规划:

感村中举措,乡村发展谋振兴

  顺着田间的羊肠小路,人们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杜志恒看着枝头满挂的红辣椒,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他们实行了三年两种,以休养种,土地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这几年马铃薯都是大丰收,一亩地出产量达到了公斤。间种模式,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看着如此赚钱的这片热土,村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徐志恒说,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扩大流转土地面积,引进更加先进的农业科技,以家庭农场为推广模式,建立大型沼气池,让村民们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

  随行的制冷学会会长强福悦说起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话题,徐志恒立刻赶上前去询问一二。他说,自去年他就有了这样的想法,通过循环沼气池,供热发电制冷,让村民们能享受循环经济带来的生活便利。超前的想法,周全的考虑,徐志恒的每一步都走在了全市各个乡村的前列。

  随着村庄的发展,人们的文明素质也逐渐提高。多年来的好村风,得益于村中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以党员为标杆,带动村民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前李村实行了党员分片责任制,无论是修路建房,还是硬化净化,大家都参与其中。不只是各扫门前雪,还要互相监督,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在村委会的墙上,常年悬挂着功德榜,有受表彰的,有踏实肯干的,有孝老敬亲的,还有为村中有较大贡献的,每年都要在全村评比一次,由村民推举,让他们的事迹能发光发热,提高村民整体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

  临行前,聆听着徐志恒发自肺腑的心声:生于此,长于此,也将老于此,甘为尽心竭力!愿撷一缕春风,上下弹奏和谐而美丽的乡村雅音。那种美丽、那种朴素,定会让前李梦想开花!

《〈编后〉》

小村庄大前景

  在前李村采风的一天中,美好的乡村景色一直贯穿始终。所有人眼中感到的和心中所想的都是一个词“幸福”。这种幸福感不只体现在一草一木上,更显示在每一个人的脸庞上,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的幸福,很快就能感染他人。这个村庄在短短十几年里,从落后贫困的边缘小村,变成了现在风景如画的富裕乡村,不得不让人在心口写上一个大大的“赞”字。

  采访中,党支部书记徐志恒的一言一行着实让人感动。这是一位说话节奏感很强的人,虽不说掷地有声,但思路清晰,一语中的。他对农业的研究可谓是个“大行家”,对于高科技农业技术和应用说得头头是道。他聘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去种地,收获满满。流转土地的村民们,50多岁的可进农场劳作,年轻劳力则彻底解放出来。他们白天各自忙活自己的事业,等到晚上这个小村才开始沸腾起来,男女老少到文化广场上,锣鼓响起,灯火通明,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欢声笑语。

  小小的村庄,依靠农业致富的人们,他们还在继续为未来的更好生活努力奋斗着,带着这份热忱奔向更加广阔的前景。齐斐斐

读者感言

小村庄大前景

  在前李村采风的一天中,美好的乡村景色一直贯穿始终。所有人眼中感到的和心中所想的都是一个词“幸福”。这种幸福感不只体现在一草一木上,更显示在每一个人的脸庞上,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的幸福,很快就能感染他人。这个村庄在短短十几年里,从落后贫困的边缘小村,变成了现在风景如画的富裕乡村,不得不让人在心口写上一个大大的“赞”字。

  采访中,党支部书记徐志恒的一言一行着实让人感动。这是一位说话节奏感很强的人,虽不说掷地有声,但思路清晰,一语中的。他对农业的研究可谓是个“大行家”,对于高科技农业技术和应用说得头头是道。他聘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用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去种地,收获满满。流转土地的村民们,50多岁的可进农场劳作,年轻劳力则彻底解放出来。他们白天各自忙活自己的事业,等到晚上这个小村才开始沸腾起来,男女老少到文化广场上,锣鼓响起,灯火通明,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欢声笑语。

  小小的村庄,依靠农业致富的人们,他们还在继续为未来的更好生活努力奋斗着,带着这份热忱奔向更加广阔的前景。齐斐斐

《〈后续报道〉》

东光戈辛迎来“取经人”

  7月15日,本报五版“美丽乡村踏歌行”活动推出了东光县东光镇戈辛村,讲述了这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各级领导干部、精准扶贫队伍及乡亲们所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从《驻村那些事》的   8月10日,衡水枣强县委办、扶贫办,一行5人来到了戈辛村,就精准扶贫准脱贫建档立卡等工作进行交流学习。建档立卡是戈辛村精准扶贫队伍为贫困户设立的档案,随着扶贫工作的一步步开展,很多贫困户都在慢慢摘掉贫穷的帽子,这项措施成为全市精准扶贫的亮点。齐斐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