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吴桥县 >> 吴桥县简介 >> 我思燕南

我思燕南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我思燕南

台恩普

“燕赵”往往作为河北省的别称。这是因为在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本省北部为燕国地,南部为赵国地,人们以“燕南赵北”或“燕赵”称呼这块土地,乃为表示其悠久的历史。我曾在河北石家庄工作十多年,潜意识地认为保定以南到石家庄应为“燕南”,邯郸以北到石家庄应为“赵北”。最近,借工作调研之机,特意来到“燕南”几个地方留意察看,进一步理解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深刻含义。

“杂技之乡”与张之洞

提起杂技之乡,人们都会知道是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靠近山东德州的吴桥县。这里是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被国内外杂技界公认为中国杂技之乡。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开车前往十分方便。这里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禾田千里,一望无际,绿树成荫,一马平川,即便是进了县城,干干净净的街道上人也不多,这让人感到乡下的宁静,舒展。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不论老和少,人人会一手。”这是人们形容吴桥人对杂技的喜爱和普及程度。上世纪20年代以来,吴桥杂技艺人曾到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吴桥籍孙风山为团长的“北京皇家大马戏班”和孙福有为团长的“中华大马戏团”享誉海内外。建国后,吴桥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多名杂技人才,杂技界有“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

我们首先来到了“吴桥杂技大世界”。导游介绍,占地公顷(亩)的“杂技大世界”是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的,它把杂技艺术作为一项独有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大世界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杂技培训、比赛交流于一体,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杂技之乡古老的民间文化风采,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东方杂技旅游胜地。

我们参观了"江湖八大怪"、"鬼手居"、"吹破天剧场"、"杂技小院"等民俗杂技品牌旅游项目。变魔术的,头顶磁缸的,分别用口、鼻吹唢呐的,林林总总的杂技传统节目都欣赏到了。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赤脚爬刀山节目,几丈高的梯形“刀山”上横架着足有三四十把“削铁如泥”钢刀,一位年轻演员竟能身轻如燕地爬了上去,到顶之后还能作出倒立、滑脱、单腿过顶等高难度动作,观众们无不捏着一把汗,待演员下来谢幕时,大家情不自禁地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一位60多数的老演员,单手劈硬砖和鹅卵石,犹如削萝卜剁菜一般。那位叫“鬼手”的演员,桌子上摆放着三个扣碗儿,手里握着几个绒球,让观众猜猜碗里到底几个绒球?他让两个年轻观众上台看他的操作,眼睛看得真真的,就是猜不到。其功夫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千锤百炼。

如今,吴桥杂技大世界历经20多年开发,现已形成以京沪沿线及京、津、冀、鲁四省市为客源市场主体的市场格局,年接待游客60万人以上,国外游客达5万,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俗旅游景区和世界唯一的杂技主题公园。

离吴桥不远、东北面的一个县叫南皮,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单若提起湖广总督、内阁大臣张之洞,几乎就无人不晓了,南皮县双庙村就是他的故乡。已经走到这里了,不能不去看一看。

张之洞是被毛泽东提到的少数几位不应当忘记的近代中国人之一。他是中国重工业开拓者,中国近代新式军队的开创者之一,没有张之洞,就没有湖北新政,就没有近代中国的迅速崛起,也就没有将湖北与中国命运连在一起的历史条件,更不可能有湖北新军打晌武昌首义的第一枪从而打开中国现代史大门之“宿命”。

在南皮县城西南角的大片小麦田傍边,我们驱车很容易就看到了一座被灰色围墙圈起来的墓园,这里就是重新修建的张之洞墓。正在这里晒麦子的当地几位老汉讲,这是第三次安葬张之洞的墓穴之地了。自宣统元年张之洞病故之后,历史上的几次大动荡,大变革,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已将他的墓地折腾了好多遍,乃至挖坟扬尸,面目全非了。只是到了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张之洞墓才慢慢在原地又重新恢复起来。

5年5月,南皮张之洞书画院成立。6年2月,春节过后刚刚上班的南皮县委宣传部就召开了张之洞研究工作会,对张之洞研究和深层开发做了详细的规划。同年12月,在南皮县第一中学建成了“张之洞展览馆”。

时值傍晚,墓园关了门,我们没有进去瞻仰。听几位老汉讲,院墙里有十几亩地的面积,靠北侧是一个高大的坟包,一米高的台基上是三米高的坟土。这墓的建设也没请文物部门参与,但还是参照了原墓的砖瓦结构,两米深的穴,盖预制板,再盖土。墓园里还建有张公祠,两侧是碑林……

我们在县城边上看到了一座新新修的古典楼群建筑,当地人讲,这里是南皮县第一中学。年,张之洞自京城返武昌,顺道回南皮祭祖。他捐出五千两赏银、积累的廉俸一万二千两,在家乡兴建新式学校,并命名为慈恩学堂。学校于年竣工,先后设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部,定额各为三十人,学制分别为四年和五年。南皮解放后,慈恩学堂更名为南皮中学。年又定名为南皮县第一中学。这所由张之洞创建的学校,不但是南皮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也是今天南皮县的最高学府。

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如今张之洞已成为南皮县一个值得骄傲的名人品牌,他的一生正得到社会越来越积极、公正的评价,他的爱国和变革精神受到人们的称赞。

沧州古道英杰多

《水浒传》中,林冲火烧草料场,雪夜奔梁山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故事就发生在沧州。因此,“沧州出好汉”的名声传遍天下。其实,在沧州古道上,名扬四海的英雄豪杰岂止林冲一人。

献县,抗日英雄马本斋的家乡,听说那里有个新建不久的“马本斋纪念馆”,我们专程前去瞻仰。

时近中午,我们驱车来到了一座建筑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广场前,但见广场中央竖立着民族英雄马本斋骑马驰骋的铜像,再现了马本斋凌空扬蹄,万里烽烟,杀伐日寇的情景。

下班时间,纪念馆关门了。陪同的朱主任通过关系,叫来了一名纪念馆负责人,破例地为远方专程来参观的客人开馆,引领我们参观,听她详细地介绍。

民族英雄马本斋烈士纪念馆位于河北献县本斋镇本斋村北,东西宽60米,南北长米,占地平方米。马本斋纪念馆由展馆、塑像、开旗台、矮墙、大门等组成,纪念馆主体部分采用了伊斯兰风格。4年9月马本斋纪念馆开始对游人开放,同年入选河北省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小时候,看过一部颇有影响的电影叫《回民支队》,宣传的就马本斋的英雄事迹。这次听讲解员讲解,对这位民族英雄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尤素夫·马本斋(—年),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东辛庄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这参观,我们除了对马本斋这位民族英雄深感景仰之外,还特别对这位英雄的母亲感到自豪。年7月以后,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战斗在建国县,与日军驻河间联队长山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几番交手,山本都被打的头破血流。黔驴技穷的山本,在叛徒哈少甫的帮助下,8月26日凌晨,派兵包围了东辛庄,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抓到河间宪兵队,逼迫马母招降马本斋。马母面对山本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英勇斗争,最后绝食殉国,时年68岁。马本斋沉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冀中军民闻讯无不感动。延安《解放日报》刊登消息,报道马母的英雄事迹,十八集团军首长亦电勉冀中军民并慰问马本斋。

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与马本斋纪念馆隔路相望。园内庄严肃穆,中央设汉白玉纪念碑一座,正面刻有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马本斋同志不死”,背面为朱德同志的题词:“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在纪念馆展厅结束语中,我们认真地记下来这段话:“马本斋同志虽然离去了,但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全国人民心中,他的伟大献身精神,正在并将永远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沧州古道上,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县级市叫河间市,历史悠久,始于东周,距今有年历史。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誉。这里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民国总统冯国璋的家乡就在这里。

冯国璋,字华甫,北洋直系军阀首领,河间西诗经村人。他清末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辛亥革命爆发后,被清政府任命为第一军总统。年国民党发动讨袁战争时奉命攻下南京,任江苏都督。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冯为直系首领。年当选副总统,年代理总统,年被段祺瑞胁迫下台,年卒于北京,次年归葬故里,享年一个甲子。

如同其他民国军阀相同,经过多年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这些人的故居和葬墓大都遭人为的破坏和拆除,只是到了改革开发之后,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尊重历史意识的提高,他们留下来的历史遗址才慢慢又恢复起来。

如今,冯国璋故居位于河间市西诗经村,始建于年,为四合院式建筑,建有屋舍余间。将军第门楼为磨砖对缝结构建筑,并配有砖雕图案,门前两侧有雕花汉白玉拴马桩、上马石和两只醒狮。其中东院叫“将军第”,又名“总统府”,四周高墙环绕,共分为三进院,南院为一进院,中院为二进院,北院为三进院。北房正面居中是明廊阁式箭楼,门上悬有“将军第”三个大金字横匾一块,门前两侧有雕花汉白玉拴马桩、上马石和两只醒狮。

在河间,我们重点参观了复建不久的河间府署,不由让人眼界大开,对这座古城刮目相看。

昔日的河间府是与保定、大名、开封共名的京南四大名府之一。府署座北朝南,气势雄伟恢宏,衙署的主要建筑均分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分布于东西两侧附属轴线上,形成中西三路轴线,阁轴线均有院落数进,每进院落中,以主要建筑为中心,左右对称布次要建筑,构成四合院式的布局。各院落之间通过门、廊、过道等有机地构成四通八达的内部路网,既有形式上的分隔,又有实际联系。府衙大堂内高悬明朝严嵩所书“保厘堂”匾额。大堂西侧悬挂一口铜铸巨钟,声闻40里,后被日本侵略军劫走。

我们按照导游的引领,先后参观了彰显封建皇朝管制的威严的“大堂”,彰显地位象征的“穿堂”,知府和家眷的“内宅”,诗经斋,彰显着“风雅颂三百零五篇辉煌巨著,赋比兴八万四千卷洋洋大观”之意境。几个蜡像馆里,分别再现了包拯曾在这里为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挥笔写下了《论瀛洲公用》一文。苏东坡之子苏迈,于北宋元祐5年任河间知县时,与好友蒋知奇谈论政事的场景,他们的事迹为后人千古传颂。

据导游介绍,这座河间府署是年11月开工在原址上修建的,是河间市打造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的重点项目工程,同时也是该市三年大变样的建设工程之一。河间府衙按原貌全部建设完成后,可恢复当时河间京南第一府宏伟气势,也可极大拉动河间旅游业的发展。

迟到的午餐,好客的主人为我们安排一顿“河间驴肉火烧”。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河间驴肉火烧是河北省河间市的传统名吃。凉肉夹饼,再加以驴冻,驴冻入口即化。在这里,我们真正享受了一次“外热里爽,清爽醇香”驴肉火烧的大餐。

大运河畔的变迁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生动象征,在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南北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我的记忆中,大运河由杭州到北京,其中杭州至山东济宁段,河水清澈充足,舟楫川流不息,岸边的景象繁华似锦。河水到了沧州地界,乃至到通州,印象就不深了。这次来到泊头市调研,看到泊头地界,虽然再无商船往来的繁忙景象,但这里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崛起,从浆声灯影到高楼大厦,寄托了大运河发展的宝贵记忆。

泊头市,大运河经过的一个重要城市,它始建于东汉,因运河槽运兴起而得名。我虽在河北工作多年,但对泊头还是第一次造访。记得这里当年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泊头火柴”。

听泊头的领导和接待的同志介绍,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为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年,时任民国代总统的冯国璋以四万元现洋入股公司,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年泊镇永华火份有限公司归柴股属国有,“泊头火柴”加快了发展步伐,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

泊头火柴有着光荣和值得骄傲的历史。这个集火柴生产、科研和火柴机械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其年生产能力万件(每件包盒)。它下属8个分公司,12个处、室、院、所,集生产、科研、服务于一体,总占地面积为.66m2,员工1余人。

该公司工艺先进,管理科学,拥有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技工队伍,企业连续保持省轻工先进企业和省轻工行业“十大排头厂”称号,在全国火柴行业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多年居国内同行业之首。辉煌时期,实力雄厚的泊头火柴厂,医院、子弟学校、职工餐厅等,服务设备完善。“泊头火柴”做为一个百年品牌老字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早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随着打火机、电子打火器具等替代品的纷至沓来,中国火柴业的整体倒退已是不争事实。即便是这样,在各大国有火柴生产知名企业纷纷落马,享誉业界的“五朵金花”(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均香消玉殒,倒闭或转产分解成数个私营小火柴厂,泊头火柴厂还苦苦挣扎到了年。

年9月6日,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举行资产处置拍卖会,最后一批设备被拍卖,这标志着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彻底破产,百年品牌“泊头火柴”从此成为历史。

当地同志带我们来到当年“泊头火柴厂”旧址看了看。这里已建成了一排排居民宿舍楼,面目全非,原来火柴厂的一点影子都没有了。是悲,是忧,是喜,五味杂陈,难以言表!此时此刻,也只能用“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这句话来勉强安慰自己了。

俗话说,“要取得超人的成绩,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这些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泊头人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听泊头市政府介绍,9年,市城区建城面积已由解放初的不足4平方公里发展到21.5平方公里。先后拓宽、翻修了解放路、胜利路街等主要街道,修筑了大型桥梁5座,立交桥2座。市内公交线路增加到12条。解放前,除省立泊头第九师范外,境内仅有所小学,在校生不过1万余人。现在全市共有大学1所,中专3所,中学61所,小学所,在校生总数9万余人,小学教育和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99.7%和96.7%。如今的泊头已形成了以铸造、汽车模具、环保设备、工业泵阀为主体的特色主导产业。全市拥有企业多家,产值亿元,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泊头铸造年生产能力达到多万吨,实型铸造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调研中,结合我们所从事的老龄工作,这里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养老服务事业的典型也举不胜举。以大学毕业生纽俊玲为院长的包头市福星园老年公寓就是一个让人钦佩的实例。

泊头福星园养老园区初建于年,总投资1.6亿元,占地3.5万平米,建筑面积3.3万平米。按照“绿色、温馨、养生、亲情”的理念,园林式打造,徽派风格建设,具有37.6%的高绿化率、15%的低居住密度和0.96的低容积率。他们对入院老人奉献爱心,严格对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实行人性化管理,很快赢得老年人的认同和社会的赞誉,如今入院老人多,成为泊头市最大的民营养老机构。

幽幽燕赵,我思燕南。这里的山川地貌、历史文化、风土民情,让人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感受到了燕赵人民勇敢、勤奋、朴实的性格和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啊,这块令人难忘、催人奋进的热土!

(作者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jj/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