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19”洪灾,平山县温塘镇大米峪村3座通行的桥梁坍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本报与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携手,于去年8月发起“善桥行动”,借助广大爱心人士的力量,帮受灾村民重建断桥。好事多磨,苦盼一年后,大米峪村的首座“善桥”终于迎来通桥之日。10月23日,大米峪村迎来了大喜事,爱心人士再次齐聚大米峪村,村民们更是敲锣打鼓,欢庆“水月善桥”竣工。
现场
曾被冲毁的旧桥处
一座白玉石桥跨碧波
10月23日9时,沿西柏坡高速到平山县温塘镇,我们向着大米峪村一路前行。公路更宽更好,新立起的电线杆一个连一个,曾经冲毁的房屋全都焕然一新,曾经的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天,大米峪村举行“善桥行动”一号善桥的竣工通桥仪式。汽车开上通向现场的乡村路时,远远的一座洁白如玉的白玉石桥映入眼帘,现场人头攒动,村民们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走到跟前,新修起的石桥跨越碧波河道,将两边的乡村路连接在一起。虽然一旁仍有旧桥拆除后留下的土路,那是为之前修桥机械设备进场保留的旧址,真要过重车,仍旧不太安全。眼前的石桥不仅精美,而且专门安装了白玉栏杆,这样就算有孩子独自过桥,村民们也可以放心,绝不会存在意外落水的危险。
石桥两端,分别筑有汉白玉雕刻的石碑。在“善桥感恩碑”的正面上方,刻着“普尚·善桥行动NO.”的字样,中间则是桥的名称:“水月善桥”。感恩碑的背面,一篇数百字的碑文记录了建立这座“善桥”的原因和过程。另一块碑则记录了修建“善桥”捐款捐物的爱心企业和捐资较多的爱心个人,如河北普尚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桥遂分院、腾讯公益等,以及可敬的刘湘贵老人等近20个单位及个人名称。
望着眼前坚固精美的石桥,大米峪村的村民们激动万分,纷纷举起手机,拍下“水月善桥”的全貌。
捐款老人刘湘贵:
祝大米峪村明天更富强
竣工仪式现场,曾为“善桥行动”出力的爱心人士们纷纷赶来。刘湘贵老人到达现场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资料图片)
面对众人的问候,刘湘贵老人不停地和大家打着招呼,和村民们唠起家常。此前,这位貌不惊人的老者,数次为“善桥行动”捐款,其间刘湘贵老人肝腹水病重住院,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仍牵挂着为大米峪村重建断桥的事,甚至把亲友们凑的5万元治病钱都捐给了“善桥行动”,之后又连续为“善桥行动”呼吁奔走,在刘湘贵老人的带领下,仅他和他的亲朋好友们就为“善桥行动”捐款超过20万元!
刘湘贵老人除了带着他的爱心小组赶来,更为“水月善桥”竣工送来贺礼。22日晚上,刘湘贵老人提笔写下一篇小诗,“英雄大米峪,历史最辉煌。水月搭善桥,过渡更富强。”据家人介绍,老爷子当晚提笔就写,一气呵成。
为何一定要刘湘贵老人出席?据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刘湘贵老人个人捐款较多,这第一座“善桥”的命名就是由老人提的。“说白了,叫水月善桥是因为我的笔名就叫‘水月’,已经用了20多年了……”刘湘贵老人解释。
看着以自己笔名命名的善桥就在眼前,老人有点激动,他说:“在我心里,看不得善良付出的人们受苦,我永远是大米峪村的名誉村民,祝愿进出村子的桥修通后,大米峪村明天更富强!”
锣鼓声声庆通桥
村民:盼望的这一天终于到来
“水月善桥”前,村民和爱心人士越聚越多。10时整,通桥仪式正式开始,村民们按捺不住喜悦,敲起锣,打起鼓,扭起秧歌,迎接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几位代表一同为“善桥感恩碑”揭开红布,村民们迫不及待地涌向石桥,体验高大上的新桥。
新桥上,村里孩子们嬉笑着跑来跑去,平整宽敞的石桥成了孩子们又一个游乐场所。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则仔细触摸着白玉栏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人们一步步走下石桥,有人觉得不过瘾,又往复在桥上走来走去。一位村民激动地说:“之前的桥冲毁一年了,大家知道在修新桥,经常到这里瞧,期盼了这么久,终于迎来通桥的日子,新桥真好,我们要感谢所有爱心人士的捐助,谢谢大家的帮助!”
回顾
三座桥被冲毁
成制约发展的重要障碍
年“7·19”暴雨洪灾过后,革命老区平山县温塘镇大米峪村成为此次受灾的山村之一。大米峪村历史悠久,该村建于明朝中期,当时因水土肥沃,盛产大米、小米而得名“大米峪”。抗战时期,这个小山村的村民积极参军参战,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全村有19名战士壮烈牺牲,40位村民被鬼子杀害。日本鬼子烧杀抢掠制造了著名的“大米峪惨案”。
不仅如此,心地纯朴善良的大米峪村村民更是具有奉献精神。年,为确保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安全,修建岗南水库,大米峪村由原岗南库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整体搬迁到现在的高岗旱岭之上,全村由过去的人均4亩地,变为了现在的人均0.3亩地。但村民们毫无怨言。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在“7·19”洪灾中,大米峪村受到重创,全村断水、断电、断通讯:道路被冲断,配电室被冲毁,11根电线杆被冲倒,31间房屋倒塌,几百亩农田被冲毁,3座出村的桥梁被冲断。这三座桥连接着大米峪村与东马舍口、石脑沟、白龙池村,更是村民出行的主要干道。三座桥梁的断塌严重影响着名村民的生产生活。洪灾过后,村民全力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可三座断桥制约了他们的重建和发展。不仅救灾物资运送困难,而且村民们出行或送孩子上学至少要绕行五六公里远。
携手发起“善桥行动”
25天汇聚千万爱心
洪灾过后,了解到大米峪村的情况,让燕赵晚报人有了“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想法。年8月2日,燕赵晚报在会同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向大米峪村送救灾物资时,了解到三座断桥的情况。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洪灾后大家一起捐钱建桥的传统美德。于是,燕赵晚报携手河北慈善联合基金会,共同发起“善桥行动”,汇聚爱心,呼吁捐款,帮大米峪村重建断桥。
年8月3日,燕赵晚报整版刊发《美丽山村陷孤境断桥哭泣待重修》一稿,还在头版刊登巨幅照片,并配文:“断桥封锁山村,本报诚邀愚公”,号召广大爱心市民加入“善桥行动”,为受灾村民贡献一份力量。稿件刊发后,随即在省会引起巨大反响,众多爱心人士纷纷响应。有老人专程穿过半个城来捐出元退休金;有爱心企业决定拿出20万为“善桥行动”助力,更有刘湘贵老人奔走其间。
(资料图片)
大米峪村的村民看到那么多好心人奉献爱心,将洪水过后所剩不多的嫩玉米和笨鸡蛋拿出来进行义卖……在爱的感召下,25天的时间,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桥隧分院的桥梁专家们加班加点,用最快的速度义务设计出新的桥梁图纸。在多方监督下,“善桥行动”公益项目招标会顺利召开,最终由邯郸市华海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进场施工建设。
(资料图片)
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助力下,年8月26日举行重建断桥动工仪式。赶上这一年来石家庄雨水多,施工进行没几天,河道积水就淹没了施工现场。因多种原因,直到年7月15日,大米峪村重建断桥项目才重新动工。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10月中旬,一座崭新的石桥屹立在大米峪村的土地上。
声音
施工方:
吃住在现场,中暑生病不后撤
竣工现场,邯郸市华海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学奎介绍了建桥情况和背后的不易。据熊学奎介绍,“水月善桥”长26米,宽5.5米,是一座2跨13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密排T梁桥,设计单轴14吨。这座桥是按照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的,架设在乡道上绝对称得上“高大上”。建设时,将旧桥变为施工便道,在旧桥旁填筑沙石,采取筑坝拦水的施工方案,随后开始打桩施工。施工期间,工人们在现场搭帐篷,吃住在工地,有工人中暑,有人生病也不后撤。在施工人员的辛苦付出下,才在90天建成如此高大上的桥梁。
新桥所建高度比水库高水位段还要高出1米多,再遇上去年那么大的洪水,也能保证新桥不会被淹,村民可正常通行。
村支书:
有这么好的桥再来洪水也不怕
竣工仪式现场,大米峪村村支部书记刘和平一直忙里忙外。“第一座善桥建成,极大鼓舞了村民们,有这么好的桥再来洪水也不怕。虽然现场新桥周边土路还不平整,但大家起码能走,现在村里另外两座出村的断桥也在同时重建中,一座由县里负责修建,另一座同样是‘善桥行动’捐款建设的石桥,同样由邯郸市华海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修建,现在已经开始打桩,如果一切顺利,春节时就可建好通桥。”刘和平说,下一步,县里也已经有了规划,要将“水月善桥”前的乡道加高重修。届时,村民不仅出行方便,大米峪村致富也将走上快车道。
文/本报记者南开宇图/本报记者张海强
猜你喜欢
石家庄居然有条“彩虹路”?彩色路面+花海,简直美翻了!我猜你没去过~
提醒!你关心的房价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出了最新回应!
跟现金、公交卡说声再见……在石家庄坐公交也能刷支付宝了!
编辑:蓓蓓责编:优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