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看沧州丨杂技节ldquo回家r

杂技盛会耀狮城,节日“回家”喜盈盈。11月2日至4日,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吴桥分会场隆重启幕,丰富的活动和精彩的演出,向世界宣布:杂技节“回家”了!“相约看沧州”一行也走进吴桥,感受这浓浓的节日氛围。2日上午,百余名参加杂技节的省市文化届人士、媒体嘉宾和中外演职人员,踏上“吴桥杂技故里行”,走运河公园,观杂技大世界,访杂技学校,感受杂技在吴桥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渊源。运河公园里,舞狮、变脸、钻火圈……各具特色的杂技表演正在进行,清澈的运河水,伴随着丝丝秋风,让杂技之乡的风韵呼之欲出。杂技大世界里,糖人、大碗茶将人们带到了老吴桥“庙会”的盛景中,鬼手王保合的高超技艺更是让观者赞不绝口。杂技艺术学校里,小学员们刻苦训练的场景,感染了每一位观者,人们不禁赞叹:不愧是杂技之乡!3日上午9时,吴桥中学体育场上,热情似火,杂技传承主题展演开始了。多名中小学生汇聚一堂,在这里展示杂技文化进校园成果。或锣鼓喧天,或琴声悠扬,雄狮舞动、伞花旋转、转碟飞舞、空竹抖起……看台上,观者欢腾鼓舞,掌声雷鸣;操场的围栏旁,群众如潮,水泄不通。随着“杂技文化进校园”工程的深入推广,吴桥59所中小学及67所幼儿园全面推进杂技艺术,学生们都会那么一两手,“杂技之乡”美名流芳。吴桥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不仅杂技名扬四海,很多文化景点也备受青睐。4日上午,非遗文创体验游进行。一行人走进金鼎古籍博物馆、岳庄杂技专业村、酒章文创园……切身感受吴桥古籍印刷、杂技产业及浓郁的酒章文化。在吴桥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丰富的史料、珍贵的藏品、杂技艺术的传承,都令人瞩目。“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吴桥的民俗,更能感受到吴桥人杂技走天下的精神。”来自福建杂技家协会的嘉宾夸赞。不同场景、不同规模的杂技演出,将吴桥分会场的热烈气氛不断推向高潮。全新升级改版的大型情景杂技剧《江湖》,在新建的吴桥江湖大剧院精彩上演。流光溢彩中,人们踏入形似天坛的江湖大剧院,瞬间被这里一流的设施、精美的灯光舞台所折服。坐下来,静静欣赏这台杂技剧,歌舞、杂技、武术、时装秀、影视特技……震撼,感动,满怀激情!几日中,“江湖有情”“江湖有义”“江湖有约”主题展演,在大剧院轮番上演,吴桥当地百姓走进剧场,享受惠民演出。而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八大怪之“鬼手”王保合、“小钢炮”高福州、“吹破天”何树森等非遗传承人纷纷献艺,各种杂技绝活轮番上演。带有民间韵味的杂技民俗演出更是穿插在各个活动中,顶碗、杂耍、小猴推车……一边畅游吴桥,一边欣赏杂技,心旷神怡。大巴车穿梭在吴桥城区,杂技雕塑、杂技景观、杂技场馆……一个个杂技元素从人们眼前掠过。“这才是杂技之乡该有的风情!”新建的云臻金陵杂技酒店中,杂技文化元素处处点缀,五星级的设施,一流的服务,大大提升了吴桥的接待能力,让杂技节“回家”更自如,更舒心。“杂技节‘回家’是吴桥人民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圆梦了!”吴桥县县委书记张长瑞说,“吴桥举全县之力办好这次杂技节,而吴桥百姓也加入进来,观赏、参与、感受,杂技节回家了!”沧州日报记者赵宝梅

多场杂技盛宴撼人心

情景杂技剧演出、杂技专题惠民演出、杂技文化进校园成果展示、杂技非遗项目展演、民间、学校杂技表演……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吴桥会场上,各种精彩的杂技节目演出,轮番上演,给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

最引人瞩目的是新版《江湖》,在提档升级后于新建的江湖大剧院演出。绚丽的舞台上,灯光璀璨,吴桥杂技艺人登场,《撂地——闯江湖》《拔地——走天涯》《正地——归故乡》,由远及近,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歌舞、杂技、武术、时装秀、影视特技等交替登场,震撼观众。

这部大型情景杂技剧,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编导,杂技大世界邀请原创团队进行了重新编排,新出炉的《江湖》剧情衔接更加流畅,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江湖有约”“江湖有情”“江湖有义”三场杂技专题惠民演出,则将杂技节获奖节目搬上舞台,来自9个国家、地区的杂技艺人与中国的杂技精英相聚吴桥,各展身手。本届杂技节金狮奖获奖节目——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沧州市杂技团的《凌云狮秀——流星》一出场,就引来热烈掌声。俄罗斯的《“婚礼”——集体技巧》、阿根廷的《男子高卓舞》等15个节目,让观众直呼过瘾。

杂技文化进校园成果展示(杂技传承主题展演)上,1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不同主题的表演。挥旗、舞狮、伞花儿、抖空竹、转碟子、呼啦圈……将吴桥少年蓬勃向上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全国杂技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展演,作为杂技节“回家”的一部分,也在吴桥杂技大世界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观赏。在杂技大世界、杂技艺术学校及铭扬杂技学校等地,一些民间类杂技、训练类杂技节目也纷纷呈现,深受游人喜爱。

沧州日报记者赵宝梅嘉宾访谈杨双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已过花甲之年的杨双印,曾担任吴桥县文保所所长。致力于研究吴桥历史民俗的他,说起吴桥杂技,有着化不开的深情。

杨双印说,早在秦汉时期,吴桥就已经发展出杂技的雏形。古时,由于土地贫瘠,人们在困苦中煎熬。不安于现状的吴桥人,结合当地的习武传统,发展出了一系列杂技绝活,行走江湖,卖艺求生。

如今,杂技艺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吴桥学习杂技的传统以及杂技精神依然存在。

而今,杂技节“回家”,对吴桥来说,既是机遇,又有挑战。“期盼着我们的吴桥杂技,借着东风,展翅飞翔。”

李颖: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3日上午,吴桥新兴路小学李颖老师带着学校多名学生,参加主题展演。李颖说,有专业老师指导,进了课表,延伸到课外。学生们喜爱,家长们支持,杂技真正走进了校园。课间练、回家练。杂技,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生动、立体的认知。“学校作为杂技文化的传播阵地,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启蒙职责。”李颖说。

李飞:为家乡自豪

“杂技大世界建好不久,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游玩了。”掐指一算,已经过去20多年,而那时候的李飞,还是个孩子。当时的她对杂技,除了觉得好奇、好玩之外,并没有其他想法。

后来,她去异地求学,介绍起家乡,总会有人惊叹和追问:“吴桥杂技!你会吗?”每当此时,她就会觉得无比自豪。毕业后,回家乡工作,更是看着吴桥杂技走向国际,走进百姓生活。“我们小区附近的公园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小学生练习杂技。”李飞说。而这几天,杂技节的相关信息刷爆了她的朋友圈。

“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盛放,到杂技艺术海外夺奖,今天的吴桥杂技,已经成为一种艺术符号,吸引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李飞脸上写满自豪。

赵书红:吴桥杂技了不起

赵书红是承德人,嫁到吴桥11年。11年间,她对吴桥杂技的印象,从耳闻变为目睹,从憧憬变为热爱。3日在吴桥中学的展演,赵书红的孩子和不少同事的孩子都参加了学生展演。赵书红和同事们兴奋地看了直播:“没想到,我们也能参与到这场杂技盛事中来。”晚上,江湖大剧院“江湖有约”又让赵书红大开眼界。“比起以前,舞美、灯光、服装等都有了提升。吴桥杂技,了不起!”赵书红说。

沧州日报记者尹超

观·感杂技千年故里重生

吴桥有桥通天下,杂技为媒连九州。现在的吴桥,一河碧水在林间流淌,水天一色,两岸繁华似锦,杂技之乡满城秀色,迎接八方来客。

走过运河公园,来到杂技大世界。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每一个人都有一身绝活,每个人都是一部史诗。当年他们浪迹天涯,今天在这里安静地表演,用他们高超的技艺,演绎着杂技的前世今生。

“千年杂技之乡”,在历史的褶皱里,在前人的追忆中,呼之欲出。

说起吴桥杂技,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的劳动和战争。吴桥杂技的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古老的杂技文化更加焕发出新的光芒。

吴桥杂技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桥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吴桥县也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了16届,魅力经久不衰。吴桥杂技演出团体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多个国内、国际杂技大赛上获得不俗成绩,更是沧州六大文脉之一……

而今年,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回家”,让这座千年杂技之乡沸腾了。公园、酒店、专业演出剧院……“江湖”改版升级,精彩绝伦的开幕式、主题展演、专题演出……这几天,八方来客目不暇接,被杂技艺术的魅力征服。各种惠民演出,更是拉近了艺术与百姓的距离。

吴桥,杂技,正在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沧州日报记者尹超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ly/6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