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吴桥人,多少应该知道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其实当你了解到后,就会被深深的震撼,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感到些许羞愧!其实在我们家乡的历史文化非常的厚重,有许多名人的高尚品德需要我们后人学习,有许多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有责任心的人去挖掘和保护。
按照古人“三代承风,方为世家”的说法,一个家族必须经过三代薪火相传,且每代都崛起有影响的人物,才能称得上“世家”。吴桥历史上出现过多家文化世家,如璀璨之星照耀着吴桥历史的天空。
排在第一的首先是范氏家族。四百多年间,范景文在我们的家乡,人们仍念念不忘怀念他,他的故事也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你可曾了解他的家族呢?
一、范永年家族
范永年(—),字延龄,号仁元。官至南宁太守。著有《思本堂集》、《水部稿》、《水部词》《会奇类编》、《海上吟》。
其子范景文(一),明大臣。字梦章,一作梦叔,又字质公,号思仁。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文选员外郎。天启间,为文选郞中。魏忠贤与魏广微中外专权,范景文虽与之同乡,并不依仗,亦不附东林党,谢病家归。崇祯间起用,累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京师陷,俄传帝出,景文草遗疏,赴井死,谥文贞(文忠)。明时专制集权为皇帝一人之手,不设宰相,大学士为皇帝顾问,相当于首辅。当时亲友多登门相求,景文一一婉拒,并在门上张贴“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以明心迹,被后人赞为“二不尚书”。所著有《范文忠集》12卷、《大臣谱》16卷、《开心札记》、《餐冰斋诗》《味元堂诗稿》等十六卷,《律师十六条》。
范景文-古木幽亭图
其女范景姒(—年),诗人。好读书,通经史,尤工书、画。清文艺评论家王渔洋在《池北偶谈》中,称她“闺阁词宗”。所画大士像,与著名画家李公麟画的酷似。二十而寡,三十九而卒。所著有《冰玉斋诗》。
范景姒丈夫王世德,明吴桥才子,品学兼优。明天启三年()王世德去京应试,不幸病逝旅途。其作品集《荷香馆诗草》,为景姒汇集成编。
其孙范毓秀及范景文甥王孙锡等合编《范文忠公文集》。
范景文书法《宝剑行》
二、王孙锡家族
说起王孙锡文化家族的形成,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被清文艺评论家王渔洋称为的“闺阁词宗”、一代才女范景姒。范景姒是明南宁太守范永年之女,明末宰相范景文之妹。范景姒嫁给了王世德。王世德为吴桥才子,品学兼优。范景姒嫁给王世德后,感情很好,相敬如宾,互勉互励,学业大有进步。可惜的是,王世德在婚后七年赴京应试时,不幸病死旅邸。王世德的许多诗文,被范景姒汇集成《荷香馆诗草》。尔后她化痛苦为力量,除自己攻读诗书,吟诗作词外,还精心培养她与王世德的儿子王孙锡。
王孙锡(生卒不详),清画家、诗人。字申之,号容斋。吴桥人。贡生。禀母家教,工书,善画山水,兼精兰竹。著作有《无念斋诗草》。
其子王作肃(年前后在世),清收藏家。字敬一。康熙十四年举人。官南宫教谕。素承家学,好收藏图书古器,喜画竹,间作山水。潜心理学。其先世有别墅于京北郊,年久荒废,作肃重新修葺之,自号“复圆”。其斋曰复初,祀乡贤。所著有《庞氏族谱》、《复初斋诗文集》、《濮阳司铎录》、《圣庙乐舞纪略》、《天雄语录》。
其孙王履吉(年前后在世),清诗人。字庆旋,作肃子。康熙五十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才思旷逸,性情萧疏,淹返诸子百家,赋诗弹琴,书法钟王绘,工墨竹。有《修修斋诗草》。
其重孙王实坚(生卒不详),字岂匏。好古砥行,不慕荣宠,为人厚重,善承家学,尝搜集其家范太夫人冰玉斋残稿并先世遗诗,乞交河苏语年进士鹤成序而梓之。岁饥出粟贷邑人存活数万,工墨竹,善地理,诗笔清丽,82卒。所著有《遗一春秋左传》、《九河臆说》1卷、《地理心法》、《造葬指南》、《冰雪斋诗草》。
三、李懿家族
李懿(年前后在世),明官员。号省斋。吴桥人。嘉靖二十三年(年)进士。初授泰州牧。累迁至陕西汉中府知府,升陕西西宁兵备道副使,致仕。所著有《三皇五帝纪》、《列国世家》、《击壤集》,是第一部《吴桥县志》的编撰者,但其书久佚。
其孙李天经(一一l),明科学家,科技翻译家。字仁常,又字性参、长德。一说赵县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五年入历局。翌年,徐光启退职,荐李天经代历局监督,继徐光启编译历书。七年,在徐光启、李天经二人主持下,并经过耶稣会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汤若望等人协助,用五年时间编译成《崇祯历书》卷。与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同文算指》,介绍了西方的笔算数学。还主持翻译了《坤舆格致》4卷。历任开封府教授、济南知府、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等职。崇祯年间,进光禄寺正卿。明末农民起义声势大振,李天经回到家乡。满清顺治十六年(1年)卒。享年80岁。李天经是天主教徒,被称为“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所著有《浑天仪说》4卷、《参订历法条议二十六则》。
四、吴名凤家族
吴名凤(—),字竹庵。籍宁津县,居吴桥。乾隆五十七年(),举于乡。历官奉新知县,九江,南康知府,有“吴青天”之号。道光二十六年(),辞仕归故里。咸丰二年(),重宴鹿鸣。咸丰四年()卒,时年88岁。工文章、篆隶,博览群籍,喜考据之学。归故里后,著《禹贡解》,至“导河”节,喟然以前儒说九河者多未详确,因证据传志,勘察地形,作“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人于海”二说,人服其精审。著有《古本大学解》4卷、《论语解》24卷、《咏史百篇》2卷、《此君园文集续钞》、《竹庵诗钞续集》若干卷。
吴名凤有三个儿子,吴桥县旧城有北吴南吴一说,北吴指吴浔源,南吴指他二哥。
吴浔源(—),字棠湖。清末史学家、方志学家、篆刻家、雕刻家、书法家、音乐家、画家、收藏家、考古学家。两位兄长皆工帖括文字,浔源独肆力于古文。年(咸丰十一年)考中副贡。年(光绪元年)考中恩科举人。领乡荐,年已50矣。试春官不第,遂绝意仕进。年(光绪二十八年)6月卒于寄籍吴桥。
吴浔源治学极为广博,穷探经史,考订三代、秦汉、魏晋金石文字,凡鼎彝、碑版、图画、书史,旁逮方舆沿革、训诂异同,审鉴精核,能补古籍所未备。吴浔源又工篆隶,精镌刻,手勒石刻逾数十种,曲尽古法,书名噪一时,持楮乞墨宝者无虚日,得其片纸只字,珍若拱璧。当时,朝野晏安,士大夫争以古物、玩好崇尚奇博,每获古文奇器,多质浔源品题之,以定真赝。同治九年(),直督李鸿章知其才学,特别聘请吴浔源参加修撰《畿辅通志》,阅十年书成,李鸿章奏请奖叙,吴浔源则坚辞之,不居其功。
吴浔源生平又嗜音乐歌曲,曾在保定市肆中得一埙,置怀袖中,风晨月夕,必出而弄之,以自消遣,并为“谱录”,公之于世。案头列古钱数百种,视若性命。吴浔源的著述也很多,计有《汉隶十六种》、《吴桥县志》、《东光县志》、《宁津县志》《微俗咫闻》三十六卷抄本、《藕丝龛金石考》12卷抄本、《石鼓疑字音音义斟诠》二卷抄本《埙谱》一卷抄本、《右军年谱》1卷、《藕丝龛印稿》十种抄本、《心经印解合编》2卷抄本、《藕丝龛杂偶存》20卷、《藕丝龛诗集》十四卷抄本、《劫后残录》抄本,《畿辅前游集唐诗》抄本、《畿辅续游集唐诗》抄本、《无事如梦集唐诗旬异同记略》《王右军年谱》《畿辅通志》《畿轩河渠志略》《心经印解合编》《琴谱》《埙谱》等。
吴浔源书
你还知道,吴桥历史上有哪些文化世家和历史名人呢?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科,一山
▼更多精彩推荐,请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