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4月12日拍摄的政和县杨源乡东源茶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炎炎夏日,福建省石狮市与政和县共建的山海协作产业园——政和经济开发区内,一排排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运货车辆往来不息。在滨海经济强市石狮的帮扶下,政和这个长期贫困的山区小县正焕发勃勃生机。
石狮牵手政和,是福建山海协作的缩影。年,福建提出“推进山海协作,在发展中努力缩小山区和沿海地区之间差距”。自此20余载,一任接着一任,福建“山”与“海”谱写了一曲携手互助、优势互补、共奔小康的动人乐章。
6月23日拍摄的政和县造福工程——铁山镇锦绣小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家门口”铺致富路
父母长期生病,医疗费用高昂,曾让政和县澄源乡双新村村民刘木旺一家陷入贫困。走出山区打工赚钱,还是在家照顾父母,一度成为刘木旺的两难选题。
“没想到现在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工作,就地脱贫。”刘木旺笑着说,年他在政和经济开发区找到一份电工工作,不仅每月稳定收入元,还能照顾家里人。“这几年手里渐渐有了一些积蓄,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比独自在外打拼强多了。”
政和县因为贫困被称作福建“省尾”,而石狮市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头”一“尾”于年共建的政和经济开发区,已吸引81家企业建成投产,吸纳余名工人就业。而这只是福建32个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中的一个。
政和县造福工程——铁山镇牛背山小区的居民在屋前乘凉(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山区优势是资源、劳动力、生态,沿海优势是资金、技术、人才,双方在多个方面存在互补性。”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社会扶贫与山海协作处处长陈道清说,山海协作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格局。
高端纺织、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一座座现代化工厂落户山区;生态大米、竹木家具、菌菇茶叶……一批批山区特产走向沿海。“通过山海协作,全省树立了大市场、大流通观念,山海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正在建成。”陈道清说。
人才交流帮“造血”
缺资金、缺技术、缺企业……厦门市集美区干部许春成刚到闽西山区清流县沙芜乡对口帮扶挂职时,为这个山区小乡如何发展经济感到犯愁。
一连数月,他不断找当地领导干部、村民座谈,为沙芜乡谋划未来。“这里山林、水等生态资源丰富,还有九龙湖、狐狸洞等旅游资源,用‘两山’理论指导发展再合适不过了。”
毛富枝在政和县星溪乡东峰大棚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劳作(4月11日摄)。年,毛富枝回到家乡,创办了星溪乡东峰大棚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智慧农业的同时,吸纳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帮助他们就业脱贫。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如今,许春成开始向厦门亲友推荐沙芜乡的溪鱼、红菇、大米等农特产品,并组织厦门的餐饮、食品、旅游企业到山区实地考察,沙芜乡渐渐找到了发展突破口。
为解决山区人才难题,福建省建立了山海之间的干部双向交流制度,不断组织优秀干部到欠发达地区挂职、驻村任职等,帮助山区改善“造血”功能,许春成正是其中的一员。
沿海干部往山里走,山里百姓也到沿海“取经”。
凭借“山里人”吃苦肯干的精神,政和县外屯乡下坪村青年范雪明高中毕业后当工人、做食品批发,一步步走出了只有5栋房子、30余人的小山村。在创办了竹木公司后,范雪明遇到了瓶颈:“缺文化、缺管理经验,最缺的还是理念。”
年,在石狮市政府的安排下,政和县一批企业家去石狮的知名企业挂职锻炼,范雪明得到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机会”。
“在石狮学习品牌运作经验和市场营销策略,对我来说太宝贵了。”范雪明说,年他的企业全面推行5S精益化管理,产值由几年前的万元增至多万元,竹制小家居产品远销欧美。
政和县外屯乡下坪村青年范雪明在介绍福建省瑞祥竹木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制产品(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不定期组织两地企业家互访交流,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医生等人才到山区工作,通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促成沿海企业到山区招工……山海之间的交流愈加丰富与频繁。
小康路上不掉队
前几年,长汀县马头山村村民刘春生没有得到命运眷顾:父亲心梗去世、自己小腿截肢、儿子听力残疾,一家人因病致贫。
“不能因为贫困就自暴自弃。”刘春生告诉记者,到长汀办厂的晋江企业家蔡天守曾对他讲过“数百公里拉一车谷子,艰难白手起家”的故事,鼓励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年,在政府的帮扶下,刘春生创办了全县第一个扶贫车间,加工棒球、代工电子产品、养蜜蜂,不少产品通过山海协作通道走出大山,卖到了沿海。如今,他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带动周边贫困户20余人就业。
山海协作,让成千上万名“刘春生”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今年4月,福建23个受帮扶的山区县不仅全部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而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年增长63.91%,增幅比全省快13.77个百分点。
福建省瑞祥竹木有限公司的员工在竹制家具喷漆线上工作(4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不仅经济腾飞,山区发展环境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在山区走访时看到,原来山区基础设施差、欠账多的状况发生了改变:邮路延长了,公路通车里程增加了,卫生机构病床数增加了,农田水利设施变好了……
“要在推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各领域的协同发展。”福建省委改革办综合协调处处长敖澄华说,进入新时代,福建瞄准高质量发展,正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上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新华社记者林超、张华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携手奋斗奔小康——,吹响决胜全面小康的号角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端牢“中国饭碗”播种绿色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新时代赫哲人家走向美好新生活——乌苏里船歌新唱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北大荒农垦人挑上“金扁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水清地绿空气新——最北省份黑龙江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绿色铺就小康底色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古都老街重生记——南京老城南的小康愿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水清岸美产业兴——江苏南通小康路上的绿色实践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解锁幸福的密码——“先行者”苏州探路小康纪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15分钟“圈”出美好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放下锄头,却拨动命运的琴弦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长沙:以“绣花功”精准攻破“插花贫”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本账本里的小康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山深处有“新家”——大别山村绘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那山,那人,那苗寨——十八洞村三代人的奋斗史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黄花城子村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做保姆也很“高大上”——“南粤家政”工程促就业保民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乡村引“客”归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黎苗山乡种养“老行当”擦亮“绿色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博斯坦村绘就幸福画卷——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一线的报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出来”的希望之路——广东联手四省区劳务协作扶贫故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从永庆坊到湿地公园:珠三角探索城市建设的“民生新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迈开大步奔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3万人的命运转折——我国最大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的脱贫密码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乌蒙“同心”战贫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从“民生之盼”到“民生之变”——海南瞄准“痛点”发力建设幸福家园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奔小康,我们底气更足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青青贺兰山展开新画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健健康康奔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草原有了网,手机能放羊——看呼伦贝尔大草原牧民生活变了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州吴桥:农业现代新技术农民走上小康路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发现“沉默的少数”科技赋能上海城市治理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解密红土地上的脱贫“王牌”:“苏区红+生态绿+电商热”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上海打造“像星巴克一样温馨”的政务大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搬迁就业到锦屏万福山村始得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山东长岛:“进”“退”之间的华丽转身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原地搬新家:上海城市更新里的“幸福味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幸福驿站”幸福多——辽宁社区走访见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钱塘今朝更繁华——高水平小康的“杭州答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清除“疙疙瘩瘩”织密服务“针脚”——浙江创新延伸治理新路径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从“欠发达”到“绿富美”——浙江衢州的乡村蝶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数字化赋能美好生活
大家都在看“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11条最新举措快看!
年《中国市场监管报》开始订阅了!
人民币大升级!真的来了!
执行编辑:刁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