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9日,于金生在老家沧州市吴桥县于集镇的农家小院前,表演民间杂技——顶耧。(王少华摄)“今天的彩排太忙,抽不出空,咱们就早晨这会儿聊聊,行不行?”10月23日清晨六点多,于金生坐车从衡水赶往吴桥,去参加吴桥杂技大世界的彩排。彩排八点半开始,有一点间隙,这位人送外号“杂技大王”的杂技界老前辈,和记者侃起了吴桥杂技节。“开幕式真精彩!李驰这个导演还是有水平的。”于金生由衷赞叹道。“他综合运用舞台声光电的效果非常好。更难得的是,戏剧、武术、舞蹈,都能融合进杂技表演之中,编排很有新意。”于金生出生于吴桥杂技世家,有“杂技奇才”之称,他少年学艺、成名颇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即创办全国首个民营杂技团,闯荡杂技江湖近六十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老百姓喜欢什么节目、市场需要哪些演出。“这次杂技节最突出的感受是创新的东西特别多。”于金生举例说,“吊小辫”是中国传统杂技节目,这次却看到国外演员在创排中将其融入自己的表演,让他眼前一亮。“既有传统性,又有新奇感。”于金生说,这些年,中国杂技人努力在杂技表演和杂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做功课、下功夫,想不到国外同行也如此重视吸收中国杂技的优点,在保持本土杂技“地道风味”中发展创新。大家不谋而合,更感惺惺相惜。于金生说,回吴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团队认真学习,看看本届杂技节上的优秀节目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元素和方法。“能演杂技的地方不少,为什么‘吴桥’这个名字会放在‘国际杂技节’的前面?”曾经走南闯北、巡演世界的于金生发出感慨,“那是因为吴桥的、河北的、中国的杂技人,最懂文化交流互鉴对这项艺术的意义。只有全世界的杂技艺术家、马戏艺术家走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为这个大舞台创造更多更美好的艺术时空和神奇记忆。”于金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xw/1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