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檀明清华北的市场层级与行政等级

市场层级与行政等级

要对诸多商业城镇进行市场层级定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每个商业城镇的经营规模和腹地范围;如果没有一个量的区分,很难将不同的商业城镇进行等级划分。笔者先对华北商业城镇的经营规模进行估算,然后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城镇,对其腹地范围进行考察,最后对清代中叶华北商业城镇的市场层级进行定位。

01

对商业规模的初步估算

数据资料的缺乏,是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研究的主要瓶颈之一,特别是对于商业规模的估算和市场层级划分,没有数据资料几乎无法完成。施坚雅用以建构中心地层级的主要指标——近代邮政体系,在清代中叶尚未出现。就笔者所见,目前可借以区分商业规模的资料,只有税收数据和商人会馆碑刻两大类,其中,商人捐款所提供的信息是任何其他资料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商人会馆集资的“抽厘率”是目前所见可以对经营规模进行折算而且可信度最高的资料。笔者就利用这两类资料对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的经营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明代隶属中央的税关全国只有10来个,清代增至40余个。一般来说,中央一级的税关大多设在税源最丰的地方,故税关所在城市的商业规模应比非税关城市更大些。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所设税关共有7个,其中直隶最多,计有崇文门、通州坐粮厅、天津关、山海关、张家口和多伦诺尔等6处,山东只有临清关一处,河南没有中央一级的税关。表8-1是嘉道年间直隶、山东各关关税定额及实征税额简表,请参见。上表可见,7个税关中以崇文门税收最高,每年在30万两上下;天津关和山海关的税额都超过10万两,不过山海关的税收多征自锦州和营口,而非出自本城。张家口与临清关在同一水平,每年为五六万两。通州坐粮厅和多伦诺尔二关税收较少,只有一二万两。在前面的考察中,笔者依据商人会馆集资的抽厘率对聊城、洛阳、周口、赊旗等城镇的商业规模进行了估算。其中,以聊城的数据最多,时间跨度也最大:乾隆初年聊城的商业规模为50余万两,嘉庆时已超过万两,道光年间取低值为万两,若以0.3‰的抽厘率折算则超过万两。下面,笔者以聊城为参照,对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的整体规模进行初步估算。山东的商城以临清为最,其商业规模虽无法以税收额折算,但肯定远超过聊城,估以万两计之。其他主要商城中,济宁、周村、胶州、烟台的规模当不逊于聊城,各以万两计;济南、德州、张秋、泰安、益都、博山、潍县、莱阳、黄县等9处规模较小,可能达不到乾隆初年聊城的规模,暂以平均30万两计;以上15个商城合计,年经营额为余万两。此外,大汶口、台儿庄、冠县、长清等处因资料有限,暂不计入。河南的商城以开封、洛阳、朱仙镇、周口、赊旗规模较大,以平均万两计;清化镇、北舞渡、荆紫关、禹州、河内等5处,以平均30万两计;10个商城合计,年经营额为余万两。道口、安阳、光州、南阳、邓州等处暂不计入。直隶的6个税关中,崇文门、天津、张家口的税收额都远超过临清,三者合计至少可达0万—万两;多伦诺尔、山海关、通州坐粮厅三者税额较少,以平均万两计,祁州应该不在其下;7个商城合计,年经营额为3万—3万两。保定、张家湾、辛集、龙王庙、吴桥、塔子沟、三座塔、正定、深泽等处暂不计入。三省合计,上述30余个商业城镇的经营规模在万—万两。

02

地区性商业中心的腹地范围

利用商人会馆的捐款,我们还可对各商业城镇的辐射范围进行考察。在第五、第六章的考察中我们已经看到,商人会馆的大规模修建,除本地商号捐款之外,多有外来客商参与集资,捐款商号的地域分布可大体反映出该城的腹地范围。从聊城山陕会馆嘉庆十四年的捐款碑可以看到,参与集资的外地商号主要来自鲁、豫、冀、晋四省。这些商号应都是山陕商人所开设,并与聊城有商业往来,因而才会在会馆重修之际参与其间。其中来自山东本省的有运河沿线的梁家浅、阿城镇,以及濮州、长清、章丘、蒲台等地的商号;河南的商号主要来自开封、周口和朱仙镇,尤以朱仙镇最多;直隶的商号分别来自天津、泊头、深州、深泽、东明和张家口;来自山西的有太谷、榆次、介休及归化城的商号。这一范围比笔者原来估计的“一两个府、十来个县”要大得多,即便不考虑茶叶等个别商品的转运范围,也已覆盖了鲁北、冀南和豫东的广大区域,至少涉及八九个府。图8-2是依据嘉庆十四年()聊城山陕会馆捐款碑绘制的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请参见。图8-2 嘉庆年间聊城重修山陕会馆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在周村山陕会馆道光四年()《关帝庙重修碑记》所镌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中,来自山东本省者有济南府历城、齐东、章丘,武定府利津,青州府乐安,莱州府昌邑、潍县、胶州等地的商号;山西商号来自太原、太谷、盂县、寿阳、潞安、泽州等地,尤以潞、泽二府最多;河南商号来自中州(开封);直隶商号来自京师、广平、冀州、南宫、赤峰等地;东北商号以盛京为多,也有来自锦州、吉林者。此外,还有几家来自江西、湖南的商号参与了集资。图8-3是依据《关帝庙重修碑记》绘制的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请参见。图8-3 道光年间周村重修山陕会馆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在咸同之际清化镇修筑城墙的集资中,铁货业、杂货业客商的地域分布可大致反映出该镇经销的铁货、杂货的转销范围。在铁货业众商中,山西泽州府治凤台、周村、润城、高平、米山等客商来自铁货产区,为铁货的供应者;而直隶的天津、滦州,山东的黄县、潍县、武定府等应属铁货销地。杂货业众商分别来自山西潞安府和太原府祁县,以及清化镇周边的怀庆府城、温县、木栾店、延川集等,他们应都是来清化进货的(图8-4)。在同光之际祁州药王庙的重修中,参与集资的药材商帮有关东帮、山西帮、河南怀庆帮和武安帮、京通卫帮、古北口外帮、陕西帮、江西帮、宁波帮等。其中关东帮捐款最多,其次为怀帮、山西帮和京通卫帮;南方药商只有江西和宁波帮参与集资,且捐款有限。显然,祁州药市的辐射范围以北方各省为主。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则以直隶本省商人最多,共有40多个州县的商号参与集资,几乎涵盖了全省的每一个府;相邻的山西、山东二省各有10多个州县的商人参与了集资;河南则只有怀庆、禹州、武安三地和开封商人参与了集资。图8-5是同光之际祁州重修药王庙捐款药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请参见。图8-4 咸同之际清化镇铁货、杂货的转销范围示意图图8-5 同光之际祁州重修药王庙捐款药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在笔者考察的诸多商镇中,北舞渡的腹地范围最小。咸同年间该镇重修山陕会馆,参与捐款的外地商号主要来自舞阳、襄城、叶县、郾城、临颍、西平、遂平等七八个县(图8-6)。图8-6 咸同年间北舞渡重修山陕会馆捐款客商的地域分布示意图

03

市场层级与行政等级——

兼与施坚雅的年华北中心地的

等级—规模分布图进行比较以上考察我们看到,地区性商业中心的规模也有较大差别。以聊城作为参照标准,笔者将山东、河南两省的地区性商业中心再分为A、B两级:其中规模较大者属于A级,计有:山东的聊城、济宁、周村、胶州、烟台,河南的开封、洛阳、周口、赊旗和朱仙镇,其余各城镇暂归入B级。税关城市以临清为参照标准,直隶的6个税关中,崇文门、天津、张家口的税收均高于临清,为最高等级的商业城市;通州、多伦诺尔二者税收较少,且腹地范围相对狭小;山海关税收虽然不少,但多征自锦州和营口,而非出自本城。故笔者将通州、多伦诺尔、山海关三者做降级处理,定为地区性商业中心中的A级。祁州药市的贸易规模和辐射范围较大,也归入A级;其余各城镇归入B级。图8-7是依据以上分类所做的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市场层级示意图。图8-7 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市场层级示意图图8-7可见,冀鲁豫三省较高层级的商业中心——流通枢纽城市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A级共有18处,即京师、天津、张家口、临清等4个流通枢纽城市,以及通州、多伦诺尔、山海关、祁州、聊城、济宁、周村、胶州、烟台、开封、洛阳、周口、赊旗、朱仙镇等14个属于A级的地区性商业中心。在这18个商业中心中,府级以上的行政中心只有京师、天津、聊城、开封、洛阳5处;临清、济宁、张家口和多伦诺尔系直隶州(厅),通州、祁州、胶州为散州,山海关为县城(临榆县);而朱仙镇、周口、赊旗、周村、烟台5处在行政建制上不过是一个镇。将图8-7中商业城镇的空间分布与施坚雅《年各区城市中心地的等级—规模分布》中“华北”一图(图8-8)进行比较则有较大的差异。图8-8中施坚雅所列属于冀鲁豫三省的城镇共有14个,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天津、开封、济宁、潍县、顺德府(邢台)、东昌府(聊城)、保定、济南、临清、周口、青州府(益都)、彰德府(安阳)、洛阳,除周口之外均属行政中心城市。其中,北京是国都,开封、保定、济南三者为省城,天津、邢台、聊城、益都、洛阳、安阳6个是府城,临清、济宁为直隶州,潍县是县城。图8-8 施坚雅年华北中心地的等级—规模分布图资料来源:[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第页比较图8-7和图8-8,除北京、天津排位一致之外,其他部分有很大差别:图8-7中的18个较高层级的商业中心中有10个(超过一半)在施氏的图中没有,即张家口、多伦诺尔、通州、祁州、山海关、周村、胶州、烟台、朱仙镇、赊旗。在第四至第六章的考察中我们已经看到,这10个城镇的在华北的商品流通中都处于较重要的转运节点,其市场辐射范围大多远超出府域,至少涵盖两三个府,甚至兼及相邻的两三个省的部分地区。而施坚雅所列的开封、保定、济南三个省城中,开封的商业规模虽然较大,但其主要是为本城居民服务的,市场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济南、保定二者的商业规模和市场辐射范围更属有限。施坚雅的年华北中心地的等级—规模分布主要依赖理论推衍,故而与清代中叶的历史实际相差较大。以上笔者对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的市场层级进行了划分,并以聊城作为参照,对三省主要商业城镇的经营规模进行了初步估算。笔者对华北传统市场的研究虽然持续了多年,目前所能呈现出来的仍相当粗糙,但总比完全没有前进了一步。一般而言,中央一级的税关都设在税源最丰之处,故税关所在多为流通枢纽城市。不过从直隶的6个税关来看,其税收额相差较大,故笔者将其中的多伦诺尔、通州、山海关做了降级处理。同样,地区性商业中心的规模也有很大差别,对此类商城腹地范围的考察,也大大超出笔者以往的估计,远非“一两个府、十来个县”可以概括。例如,聊城的商品转运范围至少包括鲁北、冀南和豫东的八九个府;周村集散的棉布、丝绸的销售范围除山东中部的三四个府之外,还远及直隶、山西和东北;祁州药市的辐射范围至少包括直隶全省以及山东、山西、河南三省的部分地区;清化镇的铁货转销范围包括山东北部和直隶东部,而南来杂货的转销则覆盖了晋东南和晋中;至于辐射功能最小的北舞渡镇,腹地范围只有周边的七八个县。在以上考察中我们还看到,各商业城镇的辐射范围、市场级别与其行政等级差异很大。在华北三省中,除京城与河南省城开封的商业规模基本符合其行政地位之外,其他省城、府城的经济功能和商业规模大多与它们的行政级别不相匹配。具体而言,在直隶的商城中,天津为府城,张家口、多伦诺尔为直隶厅,通州、祁州为散州,而省城保定的商业规模和市场辐射力与它们相比则逊色得多。山东的商城中,聊城、益都、泰安为府城,济宁为直隶州;他如德州、胶州、黄县、莱阳、潍县、博山只是一般的州县城,而张秋、周村、烟台三者在行政建制上不过是一个镇。其中,烟台的市场级别超过登州府城,周村的市场辐射范围甚至超过省城济南。至于临清与聊城二者的关系,在临清商业的鼎盛时期,它不过是东昌府辖下的一个散州,直至乾隆四十一年才升格为直隶州。河南的10个商城中,开封为省城,洛阳、河内为府城,禹州为散州,朱仙镇、周口、赊旗、清化镇、北舞渡、荆紫关等在建制上只是一个镇。其中,朱仙镇的市场功能超过省城开封,周口超过陈州府城,赊旗的市场辐射范围超过南阳府城,清化镇的市场功能也超过府城河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4个商镇与行政中心城市的距离都不远,朱仙镇位于开封城南40里,清化镇在怀庆府城东北40里,赊旗距南阳府,周口距陈州府城都不过百里。正是由于这些行政中心城市的市场功能较弱,因而才会在其周边形成这些新兴商镇,以分担或者取代其经济功能。只有河南府城洛阳的市场辐射功能远超出府域范围,故其周边未见有较大的新兴商镇出现。诸多行政级别较低的商业城镇的崛起反映的正是明清时期发展中的市场体系对原有行政体系的突破。以上节选自《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许檀著.北京:科学出版社,,4)第八章第二节。责任编辑:李春伶、李秉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20多年实地调查和个案研究基础上,对明清时期华北城市与市场进行的综合性研究。全书共分三编八章,对明清时期冀鲁豫三省50多个较重要的城、镇进行了系统考察梳理,在城市覆盖面上远超过以往华北研究中的举例性考察;特别是对其中30多个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商业城镇的重点考察,更弥补了以往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作者开创的以商人会馆集资的“抽厘率”折算经营规模,利用商人捐款的地域分布考察商镇腹地范围的方法,以及对传统城市研究新的指标体系的探索,有助于推进传统商业城镇研究的量化和深入。

作者简介

许檀,女,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0—年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及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经济史,侧重于区域经济发展、商品流通与中国传统市场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万字。主要代表作有《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河南、山东等省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以及明清商业城镇的系列个案。

READING本书目录

第一章目录绪论(1)一、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研究概况(1)二、本书的相关理论概念、资料特点与总体思路(11)三、本书的框架结构(14)第一编明清时期华北的行政中心城市第一章明清两代的国都及其商业发展(19)第一节明清两代京城空间布局的变化(19)一、京城的城市形态及其内部空间划分(20)二、京城人口及其空间分布(25)第二节京城的商业街市及其空间分布(30)第三节崇文门等税关及其税收(44)一、崇文门税关及其商品来源(44)二、左翼、右翼二关及其税收(52)第四节京城的消费结构与特点(54)一、宫廷消费与官方采办(54)二、奢侈性消费引领市场(55)三、文化消费为全国最高水平(56)第二章省会城市及其商业(59)第一节河南省会开封及其商业变化(59)一、明清两代开封空间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60)二、明代开封的城市商业(66)三、清代开封商业的变化(72)第二节山东省会济南及其商业特色(80)一、明清两代济南的空间分布、人口结构与商业发展(80)二、从《重修山陕会馆碑记》看济南的商业特色(86)第三节明清两代的保定及其商业发展(93)一、明清两代保定行政地位的变化与人口增长(93)二、明清两代保定商业的发展变化(98)第三章府级行政中心及其商业概况()第一节明清两代对府城的修建()第二节诸王就藩、八旗驻防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第三节府城街巷与商业概况()第四节各具特色的几个府级城市()一、直隶宣府镇(清代为宣化府)()二、山东登州府()三、河南南阳府()第二编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的发展第四章各级行政中心的转化:设有税关的城市()第一节运河沿线的税关城市()一、临清()二、通州(坐粮厅)()第二节沿海税关城市()一、天津()二、山海关()第三节内陆税关城市()一、张家口()二、多伦诺尔()第五章各级行政中心的转化:未设税关的城市()第一节运河沿线商业城市()一、济宁()二、东昌府治聊城()三、德州()第二节沿海商业城市()一、胶州()二、莱阳()三、黄县()第三节内陆商业城市()一、洛阳()二、青州府治益都()三、潍县()四、泰安()五、博山(颜神镇)()第四节华北的药都()一、祁州()二、怀庆府治河内()三、禹州()第六章新兴商镇的崛起()第一节河南的新兴商镇()一、朱仙镇()二、周口()三、赊旗()四、北舞渡()五、清化镇()六、荆紫关()第二节直隶、山东的新兴商镇()一、张家湾()二、河西务()三、张秋镇()四、烟台()五、周村()第三编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市场层级第七章商业城镇的功能与特点()第一节城墙内外:城市形态与空间变化()一、城墙的修筑()二、商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第二节人口规模及其职业构成()一、冀鲁豫三省城市人口的估算()二、城市人口的职业构成()第三节商业城镇的功能与特点()第八章商业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市场层级()第一节明清两代华北商业城镇的发展脉络及其空间分布()一、直隶的商业城镇()二、山东的商业城镇()三、河南的商业城镇()第二节市场层级与行政等级()一、对商业规模的初步估算()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腹地范围()三、市场层级与行政等级——兼与施坚雅的年华北中心地的等级—规模分布图进行比较()第三节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发展的历史意义()一、华北商业城镇发展的宏观背景与空间分布变化()二、华北商业城镇发展的历史意义()主要参考文献()一、史籍()二、近人论著()索引()后记()

一起阅读科学!科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10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