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园林08映像河北middot

河北段大运河以原生态为特色,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末年。这段运河北起廊坊香河县与北京交会处——杨洼闸,南至邢台市临西县尖塚,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5市,总长近公里,“线路清晰,体系完整,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体系,代表了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原真性”。

(图为自绘大运河河北段)

下面就让我们循着大运河的流水自北向南探寻河北运河沿线的城市吧。

(图为廊坊运河风景)

北运河自香河县王家摆乡乔庄村进入廊坊,且在廊坊全部流经香河县。香河其建置可远溯辽宋,时至今日香河古城虽已消失,但香河境内的大运河依然奔流不息。运河廊坊段有着诸多的历史遗迹,除运河河道本体外,还包括土门楼枢纽,金门闸遗址等水利工程设施,以及古建筑宝庆寺,红庙村,南青龙湾减河沉船,吴打庄北运河沉船等。

(图为沧州运河风景)

南运河从天津三岔河口而始,东南而下,经杨柳青,马场,青县后来到河北沧州。沧州段北起青县李又屯村,南至吴桥第六屯,先后流经青县、沧县、运河区、泊头、南皮、东光、吴桥。运河沧州段全长公里,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七分之一,这让沧州成为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也使得沧州的发展轨迹与运河的修建历史密不可分。

南运河始于东汉末年开凿的白沟和平虏渠。隋代初期作为隋代大运河中永济渠的北部段落,之后一直沿用。《隋书》卷三《炀帝》(上)云:“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据民国《南皮县志》记载,自隋运河开凿后,运输便利,商业发达。宋元时期为御河的北部段落,到明代为卫河的北部段落。元代大运河通过山东北上,不再绕道东原,南运河也成为漕运在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干线。它以卫河和漳河为主要水源,其最大的地形特点是古河道高地与低地相间分布,使地面具有岗,坡,洼起伏的性质。因为降水量分布不均,河道丰枯水量变幅较大。因此南运河在自然河道基础上,通过人工弯道对水面坡度做出调整,其综合效益被归纳为:三弯抵一闸。19世纪末20世纪初,漕运停止后,南运河仍可通航,知道20世纪80年代。现作为区域行洪排水河道。随着金、元、明、清相继定都燕京,运河漕运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随之带动了沧州境内各城镇的发展,吴桥、东光、新桥镇(今泊头)、南皮、长芦镇、兴济、清州(今青县)等城镇相继兴起。

(图为衡水境内运河)

运河从故城县南部辛堤村入境衡水,流经境内故城、景县、阜城三县,境内运河全长近公里,其中阜城30.65公里,景县73.2公里,故城75.2公里。运河可称沧州和衡水两地的界河,运河东侧是沧州的东光和吴桥,西侧是衡水的阜城和景县。

运河衡水段留下了诸多遗址,如景县华家口夯土坝,故城县郑口重力挑水坝,郑口山西会馆遗址,头屯村黄窑遗址,建国卫运河遗址,阜城县码头运河遗址、霞口扬水站、戈家坟引水闸等。

(图为邢台境内运河)

沿着运河从衡水市故城县向南,经清河县渡口驿村北出境,进入邢台市。运河在邢台境内流经总长度58公里,民间有“运河之水天上来,五十八(公)里过邢台”之说。运河邢台段由北向南流经清河、临西两县,邢台有歌谣“运河古渡数临清(临西、清河)”。

运河邢台段有着丰富的文物遗迹,在清河渡口驿至油坊段就发现大运河寺庙遗址、古村落遗址、古驿站、沉船遗址等7处,其中油坊码头保存得较完整,向今人清楚地展示着清代码头曾经有过的繁荣景象。

(图为邯郸境内运河)

运河河北段最后一个流经的城市为邯郸。邯郸境内现存大运河主要流经邯郸东南部魏县、大名、馆陶等地。邯郸与运河结缘始于三国时期。曹操开凿了白沟,使得许都能够直达邺城。白沟即这一区域永济渠的前身。元代,大运河裁弯取直,这一区域的运河主航道东移至山东临清,不再穿邯郸而过,但此段运河作为支流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由于漳河南徙,河水改道,逐渐形成现在横贯邯郸市南部和东部的卫河与卫运河。

大运河的河北段,虽然在整体流域中相对知名度较低,与运河直接相关的现有遗存古迹也不多,但是运河对流经河北城市的影响与遗存,不在于河流和古迹本身,而在于由此衍生出的文化脉络与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从中领略感受到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与运河遗韵。

下期预告

下期我们将聚焦河北沧州,介绍运河沧州段曾经在历史上熠熠生光的园林。

李婷婷马宁谦钱一畅

张璐

李婷婷

给我一个心,可以不可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baozx.com/wqxyw/12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