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碧绿的草坪望不到边际,乘着清风、闻着鸟鸣,孩子们欢乐嬉戏,老年人锻炼健身,青年人谈天说地。这里被沧州市民视为“网红打卡地”,因为在家门口,大家就能尽情享受大运河畔的自然盛景。
今年,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热潮,堤顶路贯通、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规划建设、南川楼和朗吟楼开工复建、8个县(市、区)运河沿线精心打造旅游项目……千年运河唱响生态之歌,正以水的柔情诉说着美丽新狮城的诗情画意。
三楼遥相呼应构筑文化全新地标塔吊林立,机器轰鸣。6月15日,在沧州市运河区南川楼片区项目现场,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南川楼、朗吟楼正在加班加点地建设中。
今年5月初,沧州市南川楼、朗吟楼风貌复现项目正式建设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市民 同时,两楼还设有夜间楼体亮化,特别是在节日期间设有全息投影效果,真正构筑起沧州文化新地标。 今年以来,沧州市实施了包含南川楼、朗吟楼项目在内的大运河沿线21项重点工程,将运河沿线打造成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高地。实施重点项目千年文脉焕发生机
沧州市重点推进的中国大运河非遗文化公园项目,是落户沧州的首个国家级大运河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亩,总投资约59亿元,由园博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一园一中心”构成。其中,园博园为年省第六届园博会举办地,计划年8月建成开园。
据介绍,该项目以“千里通波,大美运河”为主题,以“一带(运河风光带)、三区(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为空间结构,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打造“大运河上永不落幕的园博会”。 而老面粉厂、铁路给水所、莲池古渡……这些运河沿线的历史遗存,也将按照保护修缮遵循“不改变历史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在项目建设中迎来新生。 置身“沧州印象·大运河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中,市民可品历史文化,可览运河生态,可享文化休闲。依托产业园的沧州国际马术中心项目,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沧州市成功举行首届“沧州杯”大运河马术公开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组人马组合参赛。 如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运河沿岸2公里范围内,满眼皆是绿色,处处充满了勃勃生机。 亲水平台、樱花大道、微观地型,依运河而建的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经过提升改造,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游客;风景秀丽、绿植丰富、狮雕众多的百狮园,绮丽的风光与运河景观相得益彰;空气清新的东光养生园森林公园、绿荫环绕的吴桥运河公园、处处彰显水利文化的沧县御碑苑,大运河每一段都蕴藏着独有的人文风貌和地域特质。 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古老运河的魅力值不断提升,千年文脉更具生机与活力。打造特色小镇串联运河沿线美景此外,沧州市还深入挖掘运河的文化内涵,紧抓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机遇,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重要牵引,不断推进吴桥杂技大世界等15个运河沿线旅游景区和青县红木小镇等特色文化名镇的提质升级。
眼下正是桑椹采摘季,在距离运河1公里的吴桥运河田园小镇里,占地多亩的桑椹园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这个既有农业休闲观光,又有杂技文化展示的特色小镇,为吴桥杂技旅游融入了新鲜血液。 走进南皮县双庙村,张之洞文旅小镇正在改造提升。伴随张之洞纪念馆、张之洞墓等仿古建筑的开工建设,古老村镇更显文化底蕴。未来,这里将承载南皮县非遗展示及民俗体验,成为运河畔又一个文化传承地。 漫步沧县兴济运河美食小镇步行街上,古香古色的店铺鳞次栉比;置身青县中古红木小镇,观赏中式家具的同时还能聆听运河与红木的历史;来到泊头尹庄贡梨小镇,品尝鲜美多汁的鸭梨,一睹鸭梨之乡的风采…… 在运河沿线,沧州把乡村风光与特色产业相串联,勾画出一幅独具魅力的生态美景。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不仅是河北省重点打造的城市生态走廊展示区,更是京津冀生态修复与环境改善模式探索为全国作出的示范。沧州正在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运河生态环境变迁的新气象,并享受到运河带来的美好幸福新生活。来源:长城网 代晴 崔上-END-
沧州大运河
综合整理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