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赭石
机遇确实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已经过去的年,对不惑之年的韩晓峰来说,似乎是他艺术的青春期。两幅国画分别入选“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和“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一组插图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他是近年沧州绘画界跳出的一匹黑马,这一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是近乎十年卧薪尝胆绘画生活的转折,而苦苦寻找艺术的堂奥,只为内心中强烈的艺术追求。
对生命的向往,对自由的追逐,韩晓峰画面上任由笔墨流淌,呈现的是心底的冷静与稳健。他画农民,画工人,画高士,画罗汉,画戏台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不拘泥于农民的敦厚、筑路工的坚守、文人的雅致、罗汉的虔敬、戏中人油彩下的斑斓。他仔细凝视这些形象背后真纯的眼神,把他们摆布在生活里,在作品中,在每一个经过的角落间,来完成自己对气质的自我诠释。
可能是偏爱自然中青草的香气,风吹过的清新和妩媚,他向往想象中的乐园和心灵的游弋,喜欢夏加尔画面中的自由,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也喜欢玛琳·杜马斯作品的现实性和自我表达的快意,而修拉素描对外轮廓线把握的尺度,珂勒惠支绘画扎实的表现语言,石涛、吴彬的罗汉,韩羽、朱振庚的戏画,拙中见巧,虚中有实,在他的画面中,看似随意的用笔,却在力图反映出绘画背后的精神。于是,韩晓峰在传统和现代、写实与写意间徘徊,常常为诸多真实的幻觉所感动,古人的严谨画风不时影响着他的画面,每当看到美好的作品,久久不能平静,很快进入绘画状态。
韩晓峰的画是有“骨”的。他有着扎实的造型能力,可以自由地描摹,而不受现实世界的把控,他也善于把生活中的无奈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化解。周京新老师说的要从大画里找结构,避免陷入小情趣,让他转变了作画中娱情的创作态度。而梁占岩老师作品中线条的美感,形象巧妙的结合,让他体会到很多精彩的东西需要静下心研读,真实去表现。在他的画面中,一直不断追求着绘画性,随着表现内容的变化,朝着趋于简化深入的方向转变,一以贯之,开始注重减法的纯粹,讲究细节的精神,维系着自我的艺术法度。对于绘画,他很包容,传统的绘画形式,现代的表现方法,西方的当代语言,多种形式都能借鉴,有时古人一个绘画细节就会令他茅塞顿开,而不受造型、章法的控制,只单纯在画面中享受形色带来的愉悦和快感。渐渐的,他的画中露出感情的锋芒,而掌控画面语言的技法退求其次。
韩晓峰的画面中还有一个“情”在支撑。《梆子梦·燕赵情》中有,《汉唐风雅》中有,《川蜀奇音》中有,《朝圣之路》中也有。他作画很快,常常一幅丈二大画,酣畅淋漓,三两天一挥而就,表现了他旺盛的绘画激情,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参加去年全国青年美展的十幅插图作品,几个半天就创作完成,画得也很顺利,很尽兴。他的画中是有文人绘画情怀的。一直以来,如何严肃面对现实,摒弃世俗的眼光和超然的态度,作为一个人物画家,真正做到关心这个社会,那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生动、鲜活,而杜绝平庸与无力的表现,是他的创作态度。在去吴桥杂技学校看过孩子们表演杂技后,他说,内心总有一种冲动,要为家乡创作,而如何把这种绘画情绪充分表达在画面中,还需要一段时间和自我感情的酝酿。
看他的那些戏画,犹如戏文中唱到高潮时候,真的来劲。小时候河间老家有个剧院,逢年过节就会唱戏,常常和小伙伴们爬上戏台仰着脸看来回奔跑的武生,成了最美好的童年记忆。那时韩晓峰受父亲影响喜欢听梆子,尤其翻跟头的场景让他很痴迷,那种情绪里有一种令人兴奋的气息贯穿。年在中央美院高研班学习时,导师陈平邀请同学们去梅兰芳大剧院听昆曲专场,举止优美的唱腔让他感受到另一种艺术的魅力。在戏中,他的创作思维可以自由流淌,无拘无束。就像画戏画,梆子、川剧、秦腔,自己并不会唱,单是喜欢,他是在丈八的宣纸上搭建了一个大戏台,画中是自己尽情地在舞在耍在念白在高声嘶喊,把现实的悲欣交集、酸甜苦辣、无奈痛苦杂糅进笔墨中,肆意纵横,任笔墨流淌,往往画罢大呼过瘾。有了全部的感情承载,也就有了足够的自信去讲述戏中的故事,他可以不停地画那些装扮精致的戏中人,游刃有余,笔下的线条是用心挥洒的生命痕迹,是几十年不断行走的轨道,是踏雪寻梅后的芬芳。韩晓峰善于瞬间转化角色,有时会感觉自己就是那戏中人,可威武可柔媚,可莺歌燕舞可荡气回肠,那是一种洞悉生命后的通达,是一种对生命热切的追逐。
“我就想成为一个画家”,如今这来自他心底最强烈的呼喊,令他的笔下更加自如。慢慢的,韩晓峰画中体现出一丝略显狡黠的美感,那是一种被艺术之光照耀后获得的生命气息,在不断刻苦探索中,他找寻着自己的绘画语言,只为更自由地与这个世界对话,更好地挖掘绘画的本性,给自我心灵一个栖息的自然人文空间。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韩晓峰不断完成着对梦想的放逐,他知道,只有在绘画这里,才承载了他生命全部的感情。我们也期待着他表情更为丰富的视觉传达,那形,那色,那来自内心深处荡气回肠的一声吼,那些画面委婉悱恻,雄浑有力,萦绕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画家简介
韩晓峰,河北河间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周京新先生访问学者。沧州美协副秘书长、沧州画院研究员、河北美院客座教授、北京圣融美术院执行导师、沧州开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写意艺术研究会研究员。
参展经历:
“庆祝建军75周年中国书画大展”优秀奖(文化部主办)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展(中国美协主办)
“升庵诗画——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翰墨神木”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汉唐风韵.水墨长安”全国中国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获奖(中国美协主办)
编著书籍:《线描仕女》北京化工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鬼怪故事》
作品欣赏: